In Crisis? Want someone to talk with,
text Open Up or call 18111 (in Hong Kong), click here
Rediscover Humanistic Values in Cantonese Film Oldies
GE2011-05
Rediscover Humanistic Values in Cantonese Film Oldies
我不要做機器人——向粵語長片學習
我的一位朋友說過:「要教育小孩子不是送他進學校,是多放梁醒波演出的粵語長片給他看。」為甚麼是梁醒波?因為積極。這位朋友的教育理念聽似開玩笑,但確實指出一個悖論——看似過時的粵語長片——起碼連大量藏有這種文化遺產的電視台也不重視它們——它和一樣以廣東話入戲的「香港製造:港產片」有何不同?
 
把這問號投向被電視乳汁哺育長大的80後與90後,可能換來被反問:「是周潤發、周星馳演的那些嗎?」——這就是「代溝」嗎?抑或,這就是「斷層」嗎?他們的一臉茫然,又一次使我替沒有機會把「粵語片」作為營養來吸取的年輕一代感到惋惜。不止失去享受說和聽那「正宗廣東話」的權利,更可惜的,是他們沒有機會在變化多端的萬花筒裏,見識一個方言可以使它的族群多麼親和、傻氣、尖酸、風騷、抵死……一語蔽之,生命力充沛。
 
「粵語片」和「港產片」,以至今日的電視劇的分別之一,就是「智慧」不同於「聰明」。粵語片教給我們的「廣東話」與它在其他兩者裏進化而成的「香港話」,明顯看見不同世代在「掙扎求存」的前提下,前者為甚麼更浪漫——比起後者的世故,它到底還保留着一份天真。而後者所表現的香港話,更多時候成了角色向觀眾交待劇情、交待關係、交待心理的重要工具,卻並非讓角色的靈魂說話。現在的電視劇經常只把「字字珠璣」、「針鋒相對」的「金句」放在刻板角色的咀巴裏,急於求成、不擇手段的程度,有如政治人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知道必須提供給他們用來吸引眼球的‘soundbite’。
 
我也是電視一代——受惠於香港實施免費廣播後的第一代,故此不能不感謝1967年後打開電視就能接觸的「情感教室」——提供情感教育的「粵語長片」。粵語片對於「個人理想」的追求,表面看來不似七、八十年代以後的電影和電視劇來得積極,因為配合經濟發展、時代進步的主角,遵循的沒有不是「實用主義」。反過來看「老土」的粵語片,則不難發現普遍更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浪漫精神——港劇和港產片中或許找不到唐吉訶德,可是從來不會缺少「成功人士」,而最終「名成利就」的「英雄」們,有幾個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基於不再重視溝通的藝術,香港人已經變成重視集體的「情懷」多於個人的「情感」表達,再加上網路和科技的助長(電影的非人化),「機械式」的生活漸漸取代了「人性」的各種探索。這時,若要找尋一種可供自我啟迪的文化,替已被污名化為「粵語殘片」的粵語長片,重新正名,可能是途徑之一。


A theist may view moral evolution as providential, but have we gotten it right? Making reference to compelling stories, moral beliefs and conflicting ideas of modern China and Hong Kong portrayed in films, Mr. Edward Lam, famous director, screenwriter, columnist and cultural critic, will refresh and critique our cosmopolit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istic values, wisdom and ethics.  In this 6-part course, you shall enjoy a series of golden film oldies of Hong Kong and rediscover what matters most in life.

Five sessions on Tuesdays from October 25 to November 29 (except November 22) and one session on October 17 (Monday) in Cantonese  

課程分為六大主題:

1. 中國也有哈里波特(現實與幻想的相輔相成)——武俠世界不只有刀光劍影、魔幻奇情,還有個人成長?
參考電影:《仙鶴神針》、《雪花神劍》、《海底龍吟劍》、《碧落紅塵》、《荳蔻干戈》、《紅線女夜盜寶盒》、《一劍九連環》、《天劍絕刀》

2. 青春真可愛青春(西方文化對香港的衝擊)——粵語電影的青春偶像是如何煉成的?
參考電影:《彩色青春》、《青春之戀》、《青春歌后》、《青春玫瑰》、《姑娘十八一朵花》

3. 女俠多籮籮(女性自主意識初步抬頭的歷史見證)——伸張正義、劫富濟貧的羅賓漢,為何在粵語片裏女比男多?
參考電影:《女殺手》、《玉面女殺星》、《黑玫瑰》、《黑玫瑰與黑玫瑰》、《女黑俠木蘭花》、《神偷姊妹花》、《黑野貓霸海揚威》、《女飛俠黃鶯》、《情賊黑牡丹》

4. 當愛情喜劇還未變成絕跡恐龍(由藍領到白領到粉領的兩性寶鑑)——都市化之下的男歡女愛,五六十年代可以比千禧時代更時尚,更摩登?
參考電影:《我愛紫羅蘭》、《三喜奇緣》、《玉女添丁》、《糊塗太太》、《分期付款娶老婆》、《千金小姐》、《難得有情郎》、《難兄難弟》

5. 同一屋簷下(愛你的鄰居,如同愛你的家人,如同愛你自己,在「御宅族」和「隱蔽青年」誕生之前)——生活空間、人際關係、社會經濟,怎樣改變着我們的自我存在感?
參考電影:《木屋沙甸魚》、《一樓十四伙》、《半張碌架床》

6. 老地方還是海市蜃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城市變遷60年知多少?
已消失的電影場景:荔園遊樂場、雍雅山房、容龍別墅、啟德機場、尖沙咀火車站、前九廣鐵路、老襯亭……

 

語言:粵語
日期:10月17日(星期一)、10月25日至11月29日,逢星期二(11月22日除外),共六節
時間:下午5:30至7:30
地點:鈕魯詩樓K223室
名額:以課室座位為限 
截止報名日期:10月16日

Schedule:
Date Time Venue
17 Oct 2011 17:30 - 19:30 K223
25 Oct 2011 17:30 - 19:30 K223
01 Nov 2011 17:30 - 19:30 K223
08 Nov 2011 17:30 - 19:30 K223
15 Nov 2011 17:30 - 19:30 K223
29 Nov 2011 17:30 - 19:30 K223
Bio of Instructor(s) 導師簡介:

林奕華先生 Mr. Edward Lam

「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之一。中二開始創作電視劇本;91年成立「非常林奕華」;91至95年間,先後在巴黎、比利時及英國巡迴演出;曾編寫電影劇本《紅玫瑰白玫瑰》,94年獲最佳改編劇本金馬獎;95年回港至今創作及演出了逾四十齣舞台劇目;99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近期劇場作品有「城市三部曲」系列(《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等。著作包括最近出版的《惡之華麗》系列(〈明星不再住在這裏〉、〈惱人電影〉、〈文化人何苦為難文化人〉、〈我的情敵是社會〉)。